时值初秋,天光正好,登上北山公园的199级石阶, 会得到一个俯瞰三公里小城的绝佳视角。蓝天为幕,绿树环城,一城风光尽收眼底。伴随几缕炊烟袅袅升腾,这座因林业而兴起的森工小城的过往仿佛一一浮现。 北山公园始建于1996年,四面靠山,位置得天独厚,山不高但有灵气,园不大但古朴典雅,将中华文化与林业行业文化有机融合,浑然天成。若有心细品,入园细赏,便如同一次穿越时空,重温那段临林森工一路走来的峥嵘历史。 穿过上书“爱我青山,绿我家园”的牌楼式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临江森工发展史浮雕墙,生动再现了从满清日伪时期的“采皇木”、“拔大毛”到解放后的林业全面开发,再到现在的停伐保护式经营,林业政策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最佳佐证,也是林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鲜明写照。 顺着台阶向上走,层层递进,视野渐宽。山上有古色古香的文昌阁楼、山下是传统智慧的中华民俗园,加上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天坛八卦、侧门处雄伟逼真的中华门、九龙壁,几处主要景观遥相呼应,颇具古风,奠定了整个公园大气古雅的气质底色。 分布于石阶两边的汉白玉雕塑群是不可错过的艺海遗珠,“春晓鹿鸣”、“骏马奔腾”既有林区特色又是精神象征,栩栩如生、激情蓬勃;“伐木锯手”、“营林女工”生动写实,再现了不同阶段林业生产方式的“破”与“立”,更体现了广大林业职工不论时代与工种、始终如一的艰苦奋斗精神;“寿星”、“晨读”一老一小,和谐立于左右,老人是财富、孩子是希望,林业事业一代新人换旧人,尊老爱幼永远是保证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品德力量…… 正门路线虽可以“游目骋怀,俯察品类之盛”,但若想体味北山精髓,还需另辟蹊径。这“蹊径”,就如同字面含义,是指分布于园内的条条石头小路。盛夏刚过,草木繁荣,绿色铺天盖地,寻一径小路落脚,便如同置身真正的密林深处,一眼望不到头……拐角处与人不期而遇,互报了然一笑,也是种奇妙的体验。曲径通幽,几步一景,芒河吊水湖、坡口彩虹大桥被设计师缩小尺寸搬来北山,丰富了景色类型,更现身说法了何谓“天生丽质难自弃”。倒是完全不用担心迷路,走累了就近找个亭子歇个脚,角度不同,眼前景色也不尽相同,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识北山真面目”。 想读懂北山,一定避不开森工历史,或者说,北山公园本身就是一座临林森工历史的天然博物馆。雕塑铁牛弓着背,二十年如一日地拉着它身后的“原木”,似林业工人一样坚韧不拔、“倔”劲十足;28吨蒸汽机车头在山顶遥望着山下的贮木场,仿佛又忆起当年意气风发将木材源源不断运出森林的时光;林业工人早期居住的马架子房已成为拓荒历史的见证,只有木头缝隙处透露的点点光斑跨越时光,似乎仍能从中窥见林业工人当年的生产生活图景…… 自然景观尽遂人意,人文小品巧夺天工。多年来,山上的小广场、山下的儿童乐园一直是孩子们玩耍探险的圣地,更留下过爷爷奶奶扭秧歌、打太极、跳广场舞的矍铄身影,当真“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除去日常游赏,林区人还不约而同地将北山公园作为学校春游、毕业合影、接待来客等重要事宜的首选场所;夏天的繁花、冬日的白雪妆点了人们的每份闲暇,重要节日绽放在北山上空的美丽烟花也永远定格在大家记忆的幕布上……此心安处是吾乡,“北山”在临林人心中口中早已不只是一个地理代号,而成为一个集体共享的精神家园。 回首往昔,公园初建时,北山不过是一片平淡无奇的荒山石坡,人迹罕至。二十年间,临江局不断出资建设、维护美化,守望了无数林区孩子的童年、抚慰了无数林区老人的晚景。当年用于绿化移植来的娇弱树苗如今已亭亭如盖,撑起片片绿荫,园内的种种设施景点也随着时间流逝变化了一些模样……然而北山的那份包容与古朴却始终未变,并历久弥坚,如同家中长者,皱纹中镌刻着家族的风霜荣辱,目光里沉淀着专属于临林人的家风品格。“坚忍奉献、敬畏自然”的林业精神被刻在园内的每一处雕塑,建筑,甚至石头上,激励着一代代年轻的林业人继续投身于这份光荣的事业…… 旧岁时时怀想,未来才更感安定。北山不语,只静静矗立,自成一隅清幽,记录着临江局的峥嵘历史,也见证着临林人的悲欢喜乐。趁天光正好,微风不燥,素履一游,愿同行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