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休假,我和大女儿一起观看了电影《长津湖》,久违地体会到了看电影看哭的感觉。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当时我们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新生的中国站到了大半个世界的对立面。即便如此,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出发了,带着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长津湖战役中,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极其艰苦、严寒的情况下,以钢铁般的意志,英勇无畏、顽强战斗,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美军的“圣诞节攻势”,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重大的一次胜利。
我和女儿一次次被震撼:运送志愿军和电报机的火车在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被美军的轰炸机袭击,徒步奔赴前线的战士们在路上为了躲过敌机侦查,为保护战友,不满十九岁的战士小山和一群战友壮烈牺牲;在零下三十多度甚至直逼零下四十度的极端天气里,为避开敌机的侦查尽早到达总攻地点,七连战士们将身体深埋在皑皑白雪下艰难行军;当美军听着圣诞歌,喝着热汤,吃着火鸡的时候,我们的战士藏在山坳里,啃着用身体焐热的土豆,坚守阵地等待命令;电影最大的泪点要数炮兵排排长雷公,当敌机丢下红色标识弹,让好不容易得来的阵地变成活靶子,雷公不顾生死用手将滚烫的炮弹抱上车开向美军坦克营,他牺牲的那一幕,嘴里还哼着家乡的《沂蒙山小调》……
《长津湖》里,战士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耳濡目染下,新兵伍万里的成长从让打小一直“欺负”自己的哥哥看得起自己变成让敌人看得起自己,从捍卫自己家分到的那份田地变成守护万里如画江山。
火车开过长城的那一幕,绵延的万里长城,宏伟壮丽且庄严,而我们的战士们过了国界,便要化身为血肉长城,阻击敌人于国境外,以生命为我们后辈筑起长久的和平。
《长津湖》里的战争场景格外真实,但我知道,创作者们还是尽量弱化了战场的残酷,他们隐去了血腥场面,只以讲述的方式呈现。尽管如此,我发现女儿还是哭了,我问她为什么哭,孩子的表达只能是简单的伤心、害怕,但我想,这样的眼泪也算是一场教育,有一天当她长大,她会明白这场战争对后人的意义,会理解这些最可爱的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顽强信念。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
铭记历史的用意远不止于记录,70年前的仗我们在冰天雪地里打完了,70年后,我们依然要铭记: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我们不仅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诸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食物,从认真工作,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之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