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如今我当兵复原分配到临林公司已有14年,每当看到公司门前爷爷亲手栽下的两颗银杏树都会生出对爷爷的怀念之情。在这些年里,不管在什么场合人们介绍我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这是丁文森的孙子”,我心里特自豪,对爷爷也更加地佩服。 我小时候,对爷爷的感觉就是他身板特硬朗,走起路来挺胸抬头,总是那么有精神。特别是爷爷那两道“长寿眉”,一直垂到眼角下面,形成了一个“弯型”,没事儿的时候我总去摸一摸,就感觉爷爷像电视里的老寿星一样和蔼可亲。如今他离开我们已有11年。 爷爷1996年就退休了,在他退休的这16年里,一直为林业公司(原林业局)机关大院无偿伺弄花草,很多时候,不是在公司大院养花种草,就是在推花土的路上,奶奶总气冲冲地不让爷爷进门,爷爷在门口“罚站”,奶奶就在饭桌上“絮聒”,“你爷爷这一辈子为了工作,连自己的身体都不注意,你爷爷建营林公路的时候,在施工现场就晕倒好几次,建全国标准化苗圃的时候,为了让干活的工人吃好点,把自己家里养的畜禽都给分光了,就连做菜酱油也在家拿,公家的钱是一分不花,自己家的东西都让他拿走了,这不是傻么……”每当听到这的时候我都哈哈大笑。 小时候我曾好奇地问过爷爷,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呀,那不吃亏了吗?爷爷笑着对我说:“咱们老丁家,从你太爷爷那辈起就教育我做人要踏实、做事要认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太贪心,更不能想着占便宜,要记住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占那些小便宜,人一辈子勤勉、正直、廉洁、诚信最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要做到心存正气,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心为公的工作态度早已成了爷爷的习惯。和老一辈临林人一样,这股“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已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里。 2008年的冬天,我带着梦想和不舍开启了我远离家乡的军旅生涯,我刚要上车前爷爷突然喊住我:“给你一封信,别提前打开看,等到了部队想家、难受的时候再看。”当时我看出了爷爷眼中的那种不舍。等车启动的时候,我的眼泪忍不住落了下来,我紧紧攥着爷爷的信,愣是没敢再回头看。 爷爷信中的意思是“在部队一定好好干,听首长的话,部队是所大学校、大熔炉,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来,要学会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信……希望你超过爷爷,爷爷一辈子不图荣华富贵、不图安逸享乐……不是靠自己本事得来的,坚决不要……做人不能奸、做事要坦荡……人品比什么都重要……;当时,我还很不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心里想爷爷这信里怎么写的有种生离死别的感觉。 记得是2012年冬天,认识爷爷的同事给我父亲打电话说:“老爷子摔了一跤,你们快来医院!老爷子摔倒的时候还抱着暖水壶,热水洒一身,起来了还问热水壶碎没碎,这老爷子!你们赶紧来吧!”在医院住院的时候,医院大夫偷偷说:“把老爷子的寿材、衣服都准备准备,其实老爷子4年前就检查出癌了,一再嘱咐我们千万不能让家属知道,怕给儿女增加负担,这次通过检查的结果来看,情况不是很好,癌细胞扩散了,加上在医院这么一躺,估计没多久了!”这时我才明白爷爷的信为什么要那么写,他是怕等不到我复员回来,提前将想要对我说的家规家训写进了信里。在爷爷卧床期间,我坐在床边,一边聊我儿时,一边让爷爷给我讲他的往事。 爷爷说,那个年代木材是基建的重要资源,大到木材加工、助力发展,小到建房造屋、取暖做饭,都离不开身边的林木,森林资源变成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养活了无数人。在他们那个年代,林业工人的作业条件无疑是艰苦的,他们没有现代化的采伐设备,面对粗壮的树干,只能依靠人工一锯一锯去完成,伐木用的是单人锯“弯把子”,造材用的是双人锯“大肚子”,集材则是通过畜力(牛、马)将木材集运到干线公路。装车过程靠的是蛮劲儿和巧劲儿,俗称“抬小杠”,工人们先将木材用“卡勾”卡住,分成2至8人组分别走在两根颤颤悠悠类似独木桥的板子“跳板”上车。一到寒冬,工人们带去的饭菜全都冻成了冰坨,他们便围在一起搭上柴火堆,把雪水化开煮饭、把馒头插根树枝烧热,那是真正的“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艰苦的条件没有把他们难住,厚厚的积雪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林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熊瞎子”“黑野猪”也没把他们吓倒……通过无数林业人的努力,见证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面貌之新、发展之新,斗风雪、战严寒,足茧手胝的勤劳奋斗早已成为爷爷那一代林区工人的集体记忆。 回忆起爷爷的讲述,不禁让我感慨万千,老一辈林业人不畏艰难险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林区开发建设,为新中国的各项基建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栋梁之材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新一代学习。 爷爷还跟我讲,我们临江林业公司始建于1946年,在林业资源培育建设史上画出了许多第一个精彩,在50年代“保土防冻更新造林法”当时被称为“营林史上最大的发明”,被推广到全国,也就是我们林业人常说的“三铲四脚一提苗”的“窄缝栽植”造林方法;在60年代我们的干部、职工、家属、学生齐上阵,全部还清了更新造林欠账,基本完成了荒山荒地绿化任务,成为全国森工系统中第一个实现更新速度跟上采伐速度的单位;在70年代我们在“速生丰产”方面加力,为80年代实现营造吉林省第一个百万亩人工林的纪录奠定基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经理田纪云在“营造百万亩森林纪念碑”上亲笔题写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8个大字;90年代我们望江楼苗圃率先成为全国第一批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那时全省只有我们局首个获得了“全国森工系统人工林百万亩企业”称号。 2012年爷爷走后,领导们破例为他举行了一场追悼会,二三十个花圈堆到了殡仪馆门口,那时候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唯有做人做事踏实认真,坚持以信仰坚定、勤勉敬业、清正廉洁才能被人们所尊敬。回到家看着爷爷满满一柜子的生活记录和工作笔记,看着那密密麻麻记录着的各种养花植树的经验,还有收集的一些剪报,我明白了爷爷的所思所想,他是想将他这一生的心血的结晶作为家庭后辈人生道路的明灯指引。 假如您还在,我想对您说:老一辈林业人的优良精神正在代代相传,如今的临江林区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级领导紧随林区改革的步伐和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吉林森工集团公司等相关上级部门的指示,及时调整了我们林业工作的思路,持续改变森林经营理念。全体林业守护者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更高科技的设备,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通过森林培育、森林抚育、森林生态保护等经营管护方式实现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通过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有效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如今的林区天更蓝了、水更绿了、政治生态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不仅保护了绿水青山,更为临江市带来了金山银山,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临江林区正阔步走在工作方式更加更科学、发展道路更加光明、产品品质更加优越的征程上。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窗外呓语的鸟儿仿佛也在感叹这些年来的变化。沧海桑田,流走的是岁月的沧桑,沉淀的是林业人的责任和使命,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中,老一辈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精神与品格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全体林业守护者披荆斩棘、砥砺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