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自源流而下,浪卷波涌,延绵千里,宛如一条巨龙镶嵌大地,染就一川杨柳嫩绿,千倾稼禾金黄。蜿蜒的江水灌溉了一方黑色的沃土,养育了两岸勤劳质朴的人们,涵润着红石林业局30万公顷的郁郁林莽,百里林海传唱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去年9月29日,在红石林业局第三届“道德模范”表彰会上,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一位位“红石好人”的影像在屏幕上缓缓出现,一个个好人故事让与会人们凝神静听:见义勇为、奔走疾呼勇救受灾群众的好员工张月琴;为痴呆小姑子撑起一片天的好嫂子朱长梅;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典范刘占龙、赵兵;无私助人,古道热肠的好心人楚秀国……他们身上展现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的传统美德,集中体现了新时期红林人崇德尚义的精神风貌。 搭平台 建机制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红石林业局搭平台、建机制、弘扬凡人善举,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形成良好的文明风气。2009年,局在全省同行业中率先开展了两年一届的“道德模范”评选工作。评选工作面向群众征集线索,从老百姓身边的事抓起,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从普通的事抓起,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从小事抓起,把凡人善举的力量汇聚起来。经过材料收集汇总、审查公示、局电视台制作展播事迹节目等环节,最终评选出看得见、摸得着、立得住的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的评选,在林区社会中反响强烈。通过评选平民偶像,弘扬了坚毅自强、顾全大局、诚信正义、无私奉献的主旋律,使职工群众受到了教育,思想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 扬善举 帮好人 一个现象、一场活动,带给某个特定地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出后,红石林业局充分利用《红石林区报》、红林网、红林有线电视台和广播、板报、画廊等宣传载体和媒介,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宣传。使得“凡人善举”深入人心、“好人好报”渐成共识、“崇德尚善”蔚然成风,学习并追随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已成为红林群众的人文情怀、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也先后在其主要位置、重要版面报道了红石林业局开展“道德模范”活动的情况,并对该局凡人善举故事进行了转载,让好人的故事从红石走向全国,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切实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体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关爱,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红石林业局第二届道德模范梁宝霞命运多舛,大女儿因患白血病夭折,丈夫因脑血栓丧失劳动能力。当她省吃俭用刚还清了所有的欠款,小女儿舒月又患上了一种世界罕见的疑难杂症——皮肌炎,全身泛红,肢体无力。这致命的打击一度让她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就在她求借无门、准备放弃治疗的时候,企业发动员工和社会好心人为小舒月捐助。在企业无私的帮助下,小舒月勇敢地同病魔抗争,最终恢复健康,重返校园。 局还经常对道德模范进行走访,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委以重任。 树新风 促和谐 一个好人,感动一群人;一群好人,影响一地人,从而共同提升着红石这座森工城的道德高度。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小爱之举,奏出了守望相助的大爱乐章,而不断涌现的“红石好人”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凝聚这座山水之城的“精气神”。 越来越多的可信可学的凡人善举得到表彰和弘扬,使得尊老爱幼、关爱他人、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热爱家乡的善能量,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继“国土绿化突出贡献人物”赵希海、全国“最美警察”代表陈立军2位国家级模范之后,企业又涌现出久病床前有孝子的好儿子王立军;14年不离不弃,扶起瘫痪丈夫的好妻子薛秀琴;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水暖工侯新利等各级各类近百名先进典型。特别是2010年和2013年,这个局遭受了特大洪水袭击。在滔天洪水中,涌现出了往复冲锋勇救18人的共产党员张宪文;退伍不褪色的转业军人李继承等一大批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先进人物。 企业员工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企业发展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迄今为止,在这个5300余人的林业企业,已有30支文明志愿服务队和987名文明志愿者登记在册,涌现出6位市级道德模范和数百名文明职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均居于全国同行业前列。红石林业局也率先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