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洞庭,绿色的杨树逐渐将她围了起来。 游客看到的是绿意,是生态美;吉林森工收获的是速生、丰产,是充足的原料。 东北、内蒙古天然林商业性停伐之后,吉林森工集团的脚步反而更加轻松、活跃了。 2014年,吉林森工集团派出的先遣军“空降”湖南益阳,湖北石首、随州等地,带着技术、设备、人力,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将林板一体化的产业目标牢牢收入囊中。 “随着我们对资源的掌控,以及国家政策和国家林业局的支持,我们吉林森工集团将继续以林养厂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林板一体化。我们要想稳固发展,只有在南方发展速生丰产林,这既符合我们集团在停伐之后的战略调整又符合国家战略思路,为我国能源和木材安全、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吉林森工人造板有限公司董事长田予洲将吉林森工的发展战略清晰地描绘出来,也开启了吉林森工环洞庭湖林板一体化的产业布局。 洞庭湖畔实现产业梦想 “搬出来后是不可想象的”。站在刚刚退水、尚还泥泞的沅江林场,益阳森华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位俊波的心情“豁然开朗。” 益阳森华是吉林森工集团100%控股的公司,集团通过收购,现已在湖南省益阳市南洞庭湖周建立了64万亩速生丰产林,并计划在5年内将绿色版图扩展至500万亩。 在湖南,杨树的生长速度是吉林省的4倍-5倍,这让吉林森工人兴奋不已。 “64万亩林地,一年轮伐10万亩,每年采出70万立方米木材,完全能够供应现有大型工厂木材的使用,改变了拥有工厂却受到原料制约的局面,真正做到了林板一体化。”位俊波说。 为培育优良木材,吉林森工借助湖南省林科院多年的科研、树种改良成果,栽植了适宜洞庭湖区生长的“湘090”杨树。 这种杨树耐水性好,在湖水中浸泡两个月依然不影响生长。经过湖水洗礼的杨树,还收获了“意外之喜”:经过大水浸泡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实现大幅下降。为了抬高地势植树、方便林场基地里排水,林场在行道之间开挖了排水沟。待水退去后,排水沟里挤满了小龙虾、鱼。仅捕捞鱼虾一项就为林场的护林员带来了每年6万元的额外收入。 随着造纸业的萎靡,洞庭湖周围的芦苇逐步被淘汰,一些苇农失去了经济来源。通过吉林森工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林农们改植杨树,不仅增加了收入,同时寄生在芦苇上的血吸虫也因此逐渐消失,速生丰产林起到了兴林抑螺的作用,困扰洞庭湖畔多年的血吸虫病“不治自愈”。 “我曾经伐过木,看着东北地区生长了百年的杨柳被一锯伐倒特别心疼,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基地,规模上来后实现轮伐,不但不破坏森林资源,还能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位俊波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从树梢到树根“吃干榨净” 大产业需要大手笔。 以往,湖南当地林农在砍伐杨树后,只有30%-40%的好木材用于售卖加工,其余的通通成了没有用处的“废物”。 但这些“废物”在吉林森工集团眼中,从树梢到树根都是资源、是宝贝。 “我们有技术、有能力,现在对一棵树的利用率接近100%。”位俊波说,“这里的木材个体户见到我们来,都会忙着将滞留的木材卖给森工,甚至在公司门口排起了长队。” 位俊波告诉记者,细的树梢做燃料,成为生物质发电的原料;树干最好的部分做成仅次于实木的指接材或硬化木材,用于制作高档家具或门;中档的可以做纤维板、低档的做刨花板;树根刨出来后经过水洗打成木片做刨花板,也可以做燃料。 在益阳森华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厂区里,记者看到,被剥掉的树皮、木屑、边角料用于厂区内热能中心的燃料,工厂实现“不烧一两煤”的绿色目标。公司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辛北尔康普公司连续平压薄板生产线,年设计产能达到25万立方米。根据市场要求,可以生产2毫米-35毫米的板材。 “我们根据生产工艺,开发了2毫米-2.4毫米的电子线路板特色产品,就是苹果手机、三星手机的线路背板。这种板子硬度要求高,我们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生产高端产品的厂家之一。我们的拳头产品是鞋跟材。这类板材对颜色、密度、防水性都有很高要求。经过一年的反馈,现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此外,我们的产品还包括模压门板、镂铣板等。” 公司副总经理刘杰介绍。 吉林森工来了,我们就有靠山了 “一个人也没有落下。”位俊波说出这句话时,底气十足。 吉林林场的工人没有被落下,他们现在在益阳的工厂里,与湖南的工人们一起和谐工作。 本地工人没有甩,现在湖南本地的工人不仅能够按月足额拿到工资,还终于有了“五险一金”。当地的工人从质疑吉林森工的转型发展到现在安心工作,都说“森工来了,我们有靠山了。” 有了森林基地,有了大型人造板工厂,吉林森工占据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吉林森工“走出去”的战略扭转了原料的桎梏,同时解决了林区闲置劳动力、闲置设备的问题。 54岁的夏昌义,今年1月带着老伴儿从八家子林业局把家搬到了益阳。“这里好,益阳是个宜居城市,我干了一辈子林业现在可以继续做下去了,这第二次就业太幸福了。我跟老伴儿打算再适应适应,在益阳买个房养老了。”原来做营林工作的夏昌义现在到了仓储中心工作,工资比原来多了近2000元。 “吉林森工是条绿色的航母,登上了这艘航母,大家都有保障。”田予洲这样形容吉林森工为林业工人带来的改变。 |